首頁 食安資訊 食品中毒高峰期!食策會籲針對高風險產品採取適當防治措施
食品知識

食品中毒高峰期!食策會籲針對高風險產品採取適當防治措施

食品安全問題連續發生,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都和消費者的飲食生活息息相關,為建立完善的消費者健康安全保護,避免食品因微生物汙染而發生中毒事件,業者在各項食品製程操作與處理上,應避免讓這些微生物與食品接觸,同時減少其存活與生長的可能。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發燒、頭痛、虛弱等,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,嚴重時甚至休克死亡。以下幾個高風險的產品在處理食物的方式須特別留意。

 

n發酵玉米粉類產品-唐菖蒲伯克氏菌
 
為植物病原菌之一,屬於革蘭氏陰性好氧菌,存在於自然界中土壤、水、植物中。在中性(pH 6.5-8.0)、低鹽(<2%)、溫暖且潮濕(20-30℃)條件下,可大量滋生,並產生邦克列酸毒素,中毒程度取決於食物所含邦克列酸的量以及病人的進食量,嚴重者可導致肝衰竭、腎損傷和昏迷,死亡率從40%-100%。其中飽和脂肪酸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低於6%有助於邦克列酸毒素產生。容易污染的食品,常見於穀、麥類磨漿後未即時製作、或製作完畢未冷藏導致變質的澱粉類、或是乾木耳、乾銀耳長時間於室溫泡發,例如粿條、河粉、發酵玉米麵、糯米圓等。
 
 
n貝殼類海鮮產品-諾羅病毒
 
• 食用遭受到污染的貝類、水產、生魚片等,或直接接觸感染者身上所帶之病毒,或受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容器,或吸入病患嘔吐所產生的飛沫。常見群聚發生地點為幼稚園/學校、安養/養護機構、身心障礙機構、醫院。預防方法為處理食物或進食前、如厠後須徹底洗淨雙手,所有食物,特別是貝殼類海產應該澈底煮熟才食用。有嘔吐或腹瀉症狀的人,勿上班或上學,並就醫診治,尤其是餐飲業者的廚工,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。
 
 
n魚貝類產品-腸炎弧菌
 
• 生食是很多人的最愛,台灣和日本每年發生的食物中毒案例,腸炎弧菌經常占第一位,甚至佔食物中毒事件的一半以上。引起的中毒事件以4 ∼11 月較常見,主要中毒原因為生食遭汙染的是含腸炎弧菌的魚貝類等、使用水源受汙染或不新鮮的水產品、作業環境衛生差或生熟食交叉汙染、產品清洗不完全或加熱不足、產品需於冷藏條件保存。
 
 
n奶、肉、蛋、魚及其製品-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
 
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存在於動物的皮膚、毛髮、鼻腔、咽喉等黏膜中,尤其是化膿的傷口,容易經由手部接觸或噴嚏傳播而汙染食品。中毒原因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分泌細胞外的腸毒素,腸毒素對熱穩定,須加熱至攝氏100度持續2小時才會破壞,因此食物在烹調溫度下仍能引起食物中毒。當金黃色葡萄球菌菌量高於10 6 CFU/g 時,便可測得腸毒素的存在。為了避免攝入過高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腸毒素,未癒傷口不可接觸食物,處理食物者須洗手並戴手套、口罩,食物應冷藏或冷凍儲存。
 
 
n米飯製品-仙人掌桿菌
 
引發的食品中毒症狀可分嘔吐型和下痢型。嘔吐型中毒是食入已產生的毒素而引起,下痢型中毒是食入菌體在腸道中再生長產生的毒素所引起。仙人掌桿菌會形成耐熱性的孢子,能忍受調理過程中的加熱處理,約有95% 的仙人掌桿菌中毒是因食用中式米飯所造成的,因此食品烹調後如未能馬上食用,應保溫在攝氏65度以上;短期內食用時,可於冷藏保存;若存放超過兩天以上,務必冷凍保存。

 

 

n雞蛋產品-沙門氏桿菌
 
沙門氏桿菌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是重要的食品中毒原因菌,且患者容易成為帶原者,患者復原後仍會由排泄物中排出沙門氏桿菌。蛋類製品汙染沙門氏桿菌是長久以來的問題,最常發生生蛋汙染的是美奶滋、冰淇淋、未煮熟水煮蛋等。蛋殼是沙門氏菌汙染的主要途徑之一,因此最好使用洗選雞蛋。另沙門氏桿菌可以在母雞生殖道生長,被感染的母雞所下的蛋都已被感染,這就要從蛋雞場做好品管。

 

 

n生菜及未煮熟食物-出血性大腸桿菌
 
• 常存在於苜蓿芽、萵苣、涼拌捲心菜、牛肉、牛肉漢堡、牛奶、蘋果汁、乳酪等。被感染者有血樣下痢、出血性結腸炎,約3 ∼ 5% 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造成死亡。1996年日本發生受污染所引起之萬人以上食物中毒,2011年德國爆發汙染生菜沙拉引起的中毒事件,2012年日本北海道爆發上百位民眾食用出血性大腸桿菌汙染的醃白菜,此三事件都造成多人死亡事件。原因大多是酪農戶的牛隻排泄物汙染水源,芽菜類業者使用這些水源未經殺消毒處理,尤其即食性的苜蓿芽遭受汙染所致。

 

 

n 即食冷藏肉品及乳品-李斯特菌
 
• 歐美國家經常發生由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,死亡率近25%。李斯特菌屬嗜冷菌,易在溫度控制不當的環境中生長。在許多熟食或加工食品如低溫殺菌之牛乳、乾酪和冰淇淋、煙燻魚或肉製品最為常見。中毒症狀類似感冒或腸胃不適,除發高燒、頭痛、頸部僵硬、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外,甚至發生腦膜炎及敗血症,懷孕婦女受感染會造成流產或胎死腹中。因此,孕婦與免疫力低的人應避免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、進食軟乾酪或未經煮熟的蔬菜。工廠生產應加強進口原料之管控,防止人員在錯誤的動線走動,減少身上的灰塵帶入作業區,加強環境衛生管理,徹底清潔地板、天花板、排水管、冷卻器、冷凝水及輸送帶等

 

 

n 真空包裝即食食品-肉毒桿菌
 
肉毒桿菌孢子常存在於土壤中,也可在蜂蜜中存活。而在真空包裝的肉製品、豆製品及水產品中可能含肉毒桿菌的孢子,早期家庭式製造的罐頭食品,常因殺菌不完全而造成肉毒桿菌孢子在罐頭中生長、萌發並產生毒素。肉毒桿菌毒素的毒性非常強,死亡率高。台灣在2010 年3∼6月就發生食用塑膠包材真空包裝即食豆乾導致肉毒桿菌中毒的事件,主要就是因為廠商對產品的加熱殺菌條件不足,並誤以為真空包裝可以防微生物生長。因此,廠商對真空包裝低酸性產品,除了要做好產品殺菌處理以及正確保存之外,一般消費者在食用真空包裝即食食品時,最好先煮沸至少10分鐘後再食用。

 

 

n 嬰兒配方奶粉-阪崎腸桿菌
 
是一種伺機性病原菌,會引起初生嬰兒感染腦膜炎,壞死性小腸結腸炎、敗血症,並且可能引起神經系統後遺症和死亡。死亡率達40%–80%,因此阪崎腸桿菌成為嬰兒配方奶粉品管與檢測的重要項目。由於阪崎腸桿菌不耐高溫,沖泡的奶粉的水最好能先煮沸後放涼到攝氏70 ∼ 90度再沖泡。WHO、FDA 及ISO 都提出嬰兒食品業應實施環境監測方案,將阪崎腸桿菌作為一項在生產線的指標控制菌。

 

結論:

     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的健康,為建立完善的消費者健康安全保護,避免食品因微生物汙染而發生中毒事件,綜和以上食品中毒菌的特性及食品中毒原因分析,大致為生熟食交叉汙染,冷藏不當,人員衛生不佳,烹調後產品置於室溫過久,加熱時溫度不足,外購食品未再加熱處理,剩餘食品未冷藏或加熱處理。在各項食品操作與處理上,應避免讓這些微生物與食物接觸,同時減少其存活與滋長的機會。

 

     建議處理的原則,在食品業者方面,實施良好的人員衛生管理及作業規範,落實與強化HACCP 制度。同時原料要遵守源頭管理與追蹤追溯,其儲存也應迅速冷凍、冷藏,生熟食分開,避免交叉汙染。在消費者方面,應徹底煮熟食物,使中心溫度達攝氏80度以上;與生鮮原料尤其是動物性來源原料接觸的容器、器具設備等都須清洗乾淨。另免疫力較差的,應避免生食蔬菜、豬肉、牛肉、及魚肉等食品。

 

 

整理單位:財團法人台灣食品產業策進會